裂冠毁冕
[liè guān huǐ miǎn]
点击听裂冠毁冕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冠冕是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象征礼仪、伦常的尊严。撕毁冠冕,就是破坏伦常关系,属于大逆不道。因用来表示违抗礼法,背弃王室,叛逆作乱。
比喻
比喻背弃王室;也比喻绝意仕进;也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今义
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裂冠:撕裂冠冕;比喻背弃王室。
毁冕:比喻背弃王室。
例  句
这位曾经的商业巨头,因公司涉嫌违法被查,一夜之间裂冠毁冕,从商界的巅峰跌落至谷底。
出  处
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
引  证
1.
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序》·八三
2.
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 元·脱脱等·《宋史·胡铨传》
3.
贼劭自绝于天,裂冠毁冕,穷弑极逆,开辟未闻,四海泣血,幽明同愤。 南朝梁·沈约·《宋书·谢庄传》·四五
4.
胡天不吊,国步多艰。一祸盛世之顽民,再滔天之逆子。肆予茶毒,继被腥膻。裂冠毁冕,羞比沐猴;断发文身,操同人彘。 清·计六奇·《明季南略·一六·檄》
5.
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一至于此,振古未闻。 唐·颜真卿·《与郭仆射书》
6.
桂阳负众,轻问九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烈火焚于王城,飞矢集乎君屋,群后忧惶,元戎无主。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齐纪上·高帝》
7.
且反古复始,人心所同,裂冠毁冕之既久,而得此数公者追论姬汉之旧章,寻绎东夏之成事,乃适见犬羊殊族,非我亲昵。 近代·章炳麟·《革命道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