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庄子·秋水篇》的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路经匡地。因他的容貌与曾经侵犯此地的阳虎颇为相似,加之其弟子严回提及了阳虎过去的事迹,这激起了匡地居民的愤怒,导致孔子及其弟子们被匡人团团围困,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危机,孔子的弟子子路担心孔子受到惊吓,急忙冲入包围圈中,却惊讶地发现孔子正泰然自若地谈笑风生。子路疑惑地问道:“老师,您为何能如此淡定自若?”孔子微笑着回答:“在水中行走,不畏惧蛟龙的,那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上行走,不惧怕兕虎的,那是猎人的勇气;面对锋利的刀刃,视死如归的,那是烈士的勇气;然而,深知命运的安排,了解时势的变迁,即便面对巨大的困难也毫不畏惧的,那才是圣人的勇气。”这段话中的“临大难而不惧”后来演变为了成语“临难不惧”,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勇气,展现出超凡的勇敢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