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临文不讳
[lín wén bù huì]
基本释义
中性
连动
基本
封建社会,对君主或尊长名字不直接说出,以示尊敬,但作文时,无须避讳。
临:及。
文:文章,用文字写成的有条理的篇章。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讳:避讳。
例 句
当我们在研究历史或写作传记时,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即使面对敏感或争议性的话题,也应
临文不讳
,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不回避、不掩饰。这样,我们才能为后世留下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秉笔直书
直言不讳
反义词
讳莫如深
出 处
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
西汉·佚名·《礼记·曲礼上》
引 证
1.
若乃国讳御名,非不欲避,虑以“殷”为“商”,则盘庚失其都;以“朗”为“明”,则武陵失其郡。古者“临文不讳”之义,或出诸此。
宋·曹彦约·《舆地纲目初稿序》
2.
古人临文不讳,或谓史迁讳谈为同,然滑稽传有谈言解纷语,恐此说未确。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五
3.
上读讫,谓(杜)行颛曰:“既是圣言,不须避讳。”杜时奉诏以正……因请沙门道成等十人,屈天竺法师再详幽趣,庶临文不讳,上奉皇私,曲尽方言,下符流俗。
唐·彦悰·《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全唐文》九〇五)
4.
代儒觉得了,笑了一笑,道:‘你只管说,讲书是没有什么避忌的。《礼记》上说临文不讳,只管说不要弄到什么。’宝玉道:‘不要弄到老大无成。’
清·曹雪芹著、高鹗补·《红楼梦》·八二回
5.
此类说教,笔者也略有所闻,虽然‘临文不讳’古有明训,但考虑再三仍不忍秉笔直录;只能概括为两句话,即‘放下一切,直奔白领!’
当代·金开诚·《今天如何育才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