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投畀豺虎
[tóu bì chái hǔ]
基本释义
褒义
述宾
基本
意思是把那些说坏话陷害别人的人扔给豺狼老虎吃掉。后面加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比喻
比喻人们对坏人的愤恨。
古义
原指将那些进谗言陷害别人的人扔给豺虎去吃。
今义
后用来表示对坏人十分憎恶痛恨。
投:扔。
畀:给予。
豺虎:豺与虎。泛指猛兽。
用法提示
含愤恨意。
例 句
1.
让人想起花剌子模的汗王,他对报告坏消息的人,一律
投畀豺虎
。
2.
被“正人君子”指为“学匪”,还要“
投畀豺虎
”,我是记得的。
成语故事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残暴统治,又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使得政局动乱,民不聊生。很多官员看到这种情形,焦急万分,就向幽王提出劝谏。但是,幽王及其周围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却对劝谏者施以酷刑。当时,有一个叫孟子的官吏,因遭人陷害,受了宫刑。孟子对那些造谣生事、诬陷好人的卑鄙小人非常痛恨,对幽王不能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也是怒火中烧气愤,于是作了《巷伯》这首诗,以警醒幽王。诗中写道:那个诬陷别人的小人,是谁给他出谋划策呢?索性把这些家伙拉出去喂了豺狼虎豹吧!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恨之入骨
食肉寝皮
投之豺虎
同义异形
词组
投之豺虎
出 处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先秦·佚名·《诗经·小雅·巷伯》
引 证
1.
是知三惑之中,酒者致之可矣,色者放之可矣,财者下愚之丑行也。致放逐刑戮之所宜加,投畀豺虎,投畀有吴,以谢乎众矣。
唐·王叡·《三惑论》
2.
孔子所戒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而(阮)大铖尤无所忌,覆及邦家,贻祸后日,安得投畀豺虎以杜其源乎?
清·谈迁·《国榷·八九崇祯元年正月己丑》
3.
况且,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现代·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4.
《诗》刺谗人,“投畀豺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
5.
彼林甫者,诚可投畀豺虎也。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崔日用等传论》
6.
阴间畜养此兽,凡遇案件讯明,罪重之人,即付彼吞噬,如阳间“投畀豺虎”故事。
清·袁枚·《新齐谐·波儿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