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
[tóu táo bào lǐ]
点击听投桃报李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并列
基本
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比喻
比喻友好往来,相互赠答。
投:赠送。
桃:桃树,落叶乔木,花白色或红色,果实叫桃子或桃儿,略呈球形,大都有绒毛,味甜,可以吃。
报:回报,回赠。
李:李(子)树,落叶乔木,花白色。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以吃。
例  句
1. 他曾经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现在我有能力了,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帮助他度过难关。
2.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我家上次帮忙修了邻居家的水管,这次邻居送来了自家种的水果,真是投桃报李,让我们倍感温暖。
成语故事
卫武公因功勋卓著而受封爵位,他广泛接纳百官的意见,以明智的治国方式赢得了人民的深深爱戴,使卫国在春秋初年成为了一个大国。在诗中,卫武公自我勉励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的大意是:如果别人送给我桃子,我会用李子来回赠他,这是符合礼尚往来的道理的。从这句话中,我们演变出了“投桃报李”这一成语,有时也写作“报李投桃”,用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佚名·《诗经·大雅·抑》
引  证
1.
村家行径,强尼姑向空门结姻。只指望投桃报李,那顾他礼佛看经。 明·高濂·《玉簪记·诳告》
2.
这吕委员到差第二日,我就接着张令的禀函,他甚为感激,并同我要位知医的朋友去诊病,带办书启,这是明明投桃报李的意思。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一回
3.
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为。而人法之,犹投桃报李之必然也。 南宋·朱熹·《诗集传》·十八
4.
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 现代·梁实秋·《谈友谊》
5.
投桃报李,虽怪不得大姐姐,然作此隐语未免过于刻深。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三九回
6.
窃谓中国此时正宜两利俱存,于投桃报李之中,寓鉴空衡平之意。 清·薛福成·《庸貪文别集·六·论添设香港领事……书》
7.
上海冯观察处书记某,与寺院某僧相善,投桃报李,不啻忘形。 清·程趾祥·《此中人语·一·死秃》
8.
叫陶旺取白金二十两,送与妈妈。深愧投桃报李,少资伊晨昏薪水。 明·吾邱瑞·《运甓记·官诰荣封》
9.
上海冯观察处书记某,与寺院某僧相善,投桃报李,不啻忘形。 清·程麟·《此中人语·死秃》
10.
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