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
点击听流言蜚语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流:传播。
言:说的话。
蜚: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
语:话。
易错点
“蜚”不可写作“非”。
例  句
1. 由于听信了不实的流言蜚语,他跟朋友翻脸了。
2. 经过一番调查,公司领导证实了他就是这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
3. 他不应该被那些无端的流言蜚语所困扰,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尚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
  周武王生了一场重病。内史周公(姬旦)写册书向先王祈祷。他打扫出一块土地,筑起三座祭坛,又在三坛的南方筑起一座台子,面向北站立,虔诚地向已逝的太王、季王、文王祷告说:“如果三位先王答应我的请求,就让我代替武王去死吧!”祈祷得到了良好的预兆,史官把周公祷告的书简放进金属装饰的匣子里。恰的是,第二天,周武王就痊愈了。
  后来,周武王死了。年少的周成王继位,周公摄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哥哥管叔对周公心怀怨恨,便和其他几个弟弟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年幼的成王不利。”周公对太公、召(shào)公说:“如果我不摄政,将无法向先王交代。”所以周公东征,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逮捕了作乱的罪人。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叫做《鸱鸮》,向成王申述周室危急以及自己历尽艰辛,救乱扶倾的苦心,从此成王再也不敢责怪他。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出  处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
佚名·《尚书·金縢》
引  证
1.
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明·文秉·《发拨志始》·卷下
2.
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清·张廷玉等·《明史·马孟桢传》
3.
村里人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 当代·杨朔·《渔笛》
4.
其实廷麟只是误听了流言蜚语,不明实情,其用心倒是极好的。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