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徙三舍
[tuì xǐ sān shè]
点击听退徙三舍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述补
基本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向后移动(跟“进”相对)。
徙:迁移。
三舍: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泛指距离远。
例  句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采取了退徙三舍的策略,避其锋芒,寻找更为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重耳为了继承王位途以诸国回晋。抵达楚国时,受到楚王以国君之礼相待。楚王问重耳:“若你日后当上晋国国君,准备怎样报答我?”重耳说:“美女、珍宝、丝绸,珍禽、羽毛、象牙、兽皮,这些都是楚地所有的。晋国所能献的,也不过是楚国剩下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能献给大王呢?”楚王笑道:“话虽如此,你也总该表示一下吧?”重耳思考半刻,说:“我若能回国当政,愿与贵国友好。倘若晋楚有战,我必命军队退避三舍,假若仍未能得到您的谅解,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楚交战,晋文公兑现诺言,令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误以为晋军畏惧,便一路追击过来,却被晋军击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后人用“退徙三舍”、“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避免冲突。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引  证
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汉·王充·《论衡·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