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点击听安贫乐道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
基本
安于贫困的生活,乐于求立身处世的大道。指人品清高,超然世外,不为富贵名利所动心。
比喻
比喻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坚持和奉行自己的道德准则或理想信念,并感到快乐。
今义
后用“安贫乐道”指安于贫困生活,以学习和奉行圣人之道为乐。
安贫:自甘于贫穷。
乐道:喜好圣贤之道。
易错点
“乐”不读yuè。
例  句
1. 他虽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始终安贫乐道,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2. 这位老学者一生清贫,但他安贫乐道,专注于学术研究,深受人们的尊敬。
成语故事
"安贫乐道"这一成语后来确实多指即使处于贫困的境地,也仍然坚守道义并以之为乐。然而,说这是剥削阶级提出的一种骗人的话,可能过于片面。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哲学观和生活态度,即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来找到生活的乐趣。此典出自《论语·雍也》,原文描述的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的翻译可以理解为:“颜回真是个贤良的人啊!他只有一小竹篮的饭食,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可能都无法忍受这样的困苦,但颜回却从不改变他的快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学说强调仁爱、德治和教化,提倡通过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来维护社会秩序。孔子确实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这些都是他“忠恕之道”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安贫乐道,这并不意味着要人们安于穷苦生活,而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论点,是在强调社会公正和稳定的重要性。颜渊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赢得了孔子的高度赞扬。他生活在贫困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快乐,这无疑是孔子所提倡的安贫乐道精神的最好体现。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安贫守道
甘贫乐道
出  处
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
春秋·计然·《文子·上仁》
引  证
1.
安贫乐道,恬于适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二六
2.
士大夫读书,当通世务,然[朱]熹安贫乐道,恬退可嘉,可特改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晦庵先生非素隐》
3.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现代·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4.
目今公道沦丧,奸贪横行,读书人想与世无争,安贫乐道,已不可得。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
5.
安贫乐道的精神之可贵更难于用三言两语向惟功利是图的人解释清楚的了。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