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路无拾遗
[lù wú shí yí]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路:道路。
无:没有(跟“有”相对)。
拾遗:拾取他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例 句
在这个社区里,居民们相互尊重,道德风尚高尚,真正做到了
路无拾遗
。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路不拾遗
道不拾遗
同义异形
词组
路不拾遗
道不拾遗
出 处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孔子家语·相鲁》
引 证
1.
今夕拜告神祇,愿满朝文武,各依官职,谗言不入,运民路无拾遗。
明·徐元·《八义记.鉏麑触槐》
2.
事少役稀,民多富实,至乃闾门不闭,路无拾遗,狱无滞囚,刑不滥及。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
3.
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
4.
(末)又道路无拾遗。(生在戏房唱)甚人罗嗦?何不打出去!(旦)状元,奴不是别人,是五鸡山上贫女。
元·徐征·《全元曲》
5.
孔子为中都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元·白珽·《湛渊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