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险若夷
[lǚ xiǎn ruò yí]
点击听履险若夷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动宾
基本
走险路如行平地。
比喻
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
履:踩;走。
险: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若:如;好像。
夷:平坦;平安。
例  句
面对创业路上的重重困难,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履险若夷,最终成功地将公司带上了新的高度。
成语故事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个关于赵氏始祖造父的故事。最初,造父跟随他的老师泰豆学习驾驭马车的技巧。泰豆为了让造父学习如何稳定地驾驭马车,先在地上栽了许多木桩,每根木桩的面积只够放一只脚,并且木桩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一步路的间距。人们需要在这些木桩上行走,即使快步往返,也不会失足跌倒。
造父跟随泰豆学习,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掌握了全部的技巧。泰豆对他大加赞赏,说:“你现在驾驭马车,已经不需要用眼睛看路,也不需要用马鞭去驱赶马匹了。你的内心平静,坐姿端正,这样马匹的缰绳就不会乱,马蹄的步伐也不会有误差。你驾驭马车时的回转与进退,都完美符合节拍。因此,除了车轮和马蹄所占的空间外,马车所行驶的道路几乎不需要多余的空间。你也不会感觉到山谷的艰险与平原的平坦有何不同,对你来说,它们都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履险如夷”,意思是走在险峻的地方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形容人处在危险的境地却毫不畏惧。这个成语也可以写作“履险若夷”或“视险如夷”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视险若夷
同义异形
词组
赴险如夷
出  处
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唐·房玄龄等·《晋书·姚苌载记》
引  证
1.
(法师)遂发愤忘食,履险若夷,轻万死以涉葱河,重一言而之奈苑。 唐·彦悰·《三藏法师传序》
2.
你昨晚把亲兵通通留在城外……我真是有些担心。可是我看看你的神色,跟平常一样。你真是履险若夷,异乎常人。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3.
凡遇“不善”,8连官兵总是挺身而出,履险若夷。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