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鸣犬吠
[lǘ míng quǎn fèi]
点击听驴鸣犬吠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
比喻
比喻文辞不好,犹如驴狗鸣叫。也比喻骂詈。
今义
后用驴鸣犬吠,比喻文章写得拙劣。也比喻言辞庸俗而空泛。
驴:哺乳动物,像马而小,耳朵长。多用作力畜。
鸣: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
犬:狗。
吠:狗叫。
例  句
深夜的乡村里,偶尔传来几声驴鸣犬吠,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庾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庾信(公元513~581年),字子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作家。起初,他在南朝梁朝当官,与他的父亲庾肩吾一起入宫廷,写作绮丽的宫体诗。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公元555年),四十二岁的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到了长安。恰巧此时,西魏的军队攻陷了江陵,捕杀萧绎。从此,庾信便被留在西魏,历经西魏、北周,到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去世。
庾信本是被逼迫留在北方的南朝使臣。他从南朝初到北方时,文人们都轻视他。留在北朝做官,这在瘐信看来不但是背井离乡,而且是“失节”的行为,使他内心中感到严重的屈辱和痛苦。这种遭遇和经历使他的创作发生了变化,写出了《哀江南赋》、《小园赋》和《枯树赋》等代表作。《枯树赋》主要是抒写自己身世之感,如“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树的形象已经成为作者身世的象征,读后催人泪下。庾信把《枯树赋》拿给其他文人看,他们看后深表佩服,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攻击庾信了。此前,以尔朱荣为首的尔朱氏拥有强大的兵力,魏国在凶暴愚蠢的尔朱氏支配下,从统一的形式转向分裂的形式。公元532年,晋州(今山西临汾县)刺史高欢在洛阳大杀尔朱氏及其徒党,并在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建立定国寺,记载自己的功德,一个叫温子升的文人撰写了碑文,即《韩陵山寺碑》。庾信很喜欢这篇碑文,就把它抄了下来。有一次,南方的文人问庾信说:“北方文人的水平怎么样呢?”庾信回答道:“唯有韩陵山上的那块碑文尚可一读,薛道衡(字玄卿)、卢思道稍懂为文之道,除此之外,都是一些驴鸣犬吠之徒,聒噪一番,污人耳目而已。”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时温子昇作《韩陵山寺碑》,(庚)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驴鸣犬吠,后耳而已。”
唐·张鷟·《朝野佥载》·六
引  证
1.
生气值不当的,权当作听见驴鸣犬吠就是了! 当代·二月河·《乾隆皇帝》·一
2.
他们的骂人,就和那驴鸣狗吠一般,那有这样的工夫去听他。 清·张春帆·《九尾龟》·一二三回
3.
信有“韩陵一片石可共语,余皆驴鸣犬吠”之言。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
4.
(徐)宵分苦读,常至达旦。(僧)印源忽厉声日:“驴鸣犬吠,强后不休;请避三舍,毋混乃公为也。” 清·沈起凤·《谐铎·三·读书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