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中详尽叙述了赵氏始祖造父的驾车学习经历。起初,他跟随泰豆学习驾驭马车,泰豆匠心独运,于地面之上栽设了诸多木桩,每桩仅容一脚之地,桩与桩间距离恰好为一步之距。造父在这些木桩间行走,即便是快步往返,也未曾失足。令人惊叹的是,他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完全掌握了这种行走的技巧。泰豆见状,大为赞赏:“造父你如今已至化境,无需目视,无需鞭驱,心静体正,缰绳不乱,马蹄无差;无论回旋还是进退,皆能合于节拍。如此,车轮之外无需余辙,马蹄之外无需余地。即便身处险峻山谷,或是平坦原野,你都能泰然处之,视之如一。”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造父驾车技艺的高超与心态的平和。他不再依赖视觉与外力,仅凭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端正,便能驾驭马车如履平地,无惧任何险阻。这种技艺与心态,后来演化为成语“履险如夷”,意指即便面对极大的危险和困难,也能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般,毫不畏惧,泰然自若。此成语也常被写作“
履险若夷”或“视险如夷”,用以形容人在危险境地中的从容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