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兴福寺。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洒满树林,他沿着竹林中的小径,向那幽深静谧的后院走去。禅房隐藏在繁花似锦的深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静谧的小径上。鸟儿的歌唱声在耳边回荡,清澈的潭水映照出山峦的倒影,让人的心灵逐渐变得空灵明澈,不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此时,“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似乎都静止了下来,唯一能听到的只有佛寺里那淡淡的钟磬声。这个场景后来被形象地概括为“万籁俱寂”,也作“
万籁无声”“万籁俱静”等。意指所有的声音都沉寂下来,形容环境的宁静。这个成语流传至今,常用来描绘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