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根据孟子的言行,著成《孟子》一书,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在《孟子·梁惠王下》一篇中,记载了孟子与齐宣王之间的一则故事: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幼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幼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孟子通过这些对话,意在警醒齐宣王做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开明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