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寒冷的冬天,穷苦的人就会寻找一些能够躲避风雪的地方。有些地方会专门为他们开设低价的小客栈,有的店主会朱门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处还有“被褥”,这些“被褥”实际上是在地上铺的一层鸡鸭毛,这种房舍被称为“鸡毛房”。清朝文学家蒋士铨曾在《鸡毛房》中描写过:“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黄昏万语乞三钱,鸡毛房中买一眠。”意思是:冰雪漫天盖地,狂风呼啸,无家可归的人在寒风中哭泣,无处栖身。他们低声下气地跟人说了无数的好话,直到黄昏时分,才讨到了三文钱。这样,他们就能去鸡毛房住上一宿。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穷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后来,成语“冰天雪地”便渐渐流传开来,指寒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