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连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点击听兵连祸结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并列
基本
指战争接连不断,灾祸相随降临。
兵:战争。
连:带,加上。
祸:灾祸。
结:联在一起。
例  句
古代各国为争夺霸权,长期兵连祸结,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成语故事
在《汉书·匈奴传》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汉平帝年幼时,太皇太后掌权,而外戚王莽凭借自己的身份,掌握了朝廷大权,并被封为新都侯。汉朝有一项强制性的规定,即匈奴的首领单于不得接纳任何逃往匈奴的人。然而,单于对此政策深感不满,他认为汉朝的这一举措是对匈奴的利益缺乏尊重。不久之后,有乌桓人前来投靠单于,单于不顾汉朝的禁令,接纳了这些投降者。这一行为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西域的其他侯王纷纷效仿,他们开始反叛汉朝,并与匈奴联手。这导致西域地区陷入了持续的动乱之中。面对这种局势,王莽自信地认为自己府库充盈,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这场战争。他计划调动三十万大军,誓言要一举平定匈奴。然而,大将严尤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劝告王莽说:“汉武帝虽然选拔将领,训练士兵轻装简从,深入敌营,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胡人也随即进行报复,使得战争连续不断,长达三十多年。这不仅导致汉朝国势衰微,匈奴也遭受了重创。”严尤的话意在提醒王莽,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然而,王莽并未听从严尤的建议,执意调兵征粮,结果引发了天下的大乱。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兵连祸结”,或者也称为“祸结兵连”,用来形容战争持续不断,灾祸接踵而至的悲惨局面。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祸结兵连
出  处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东汉·班固等·《汉书·匈奴传下》
引  证
1.
兵连祸结,涂炭平民,耗损国用,悔之何及。 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纪》
2.
疆臣都只看到眼前,不想一想兵连祸结,将来是如何了局? 现当代·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3.
今吾不直如此,万一兵起之后,兵连祸结,杀人费财,三五年不得休,奈何? 宋·苏辙·《龙川略志》·卷六
4.
困兽犹能斗,况大国乎?秦君耻败,而三帅俱好勇,其志不胜不已。兵连祸结未有已时,子余之言是也。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四六回
5.
万一东征受挫,东虏乘之,兵连祸结,将以何策善后?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九卷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