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书·匈奴传》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汉平帝年幼时,太皇太后掌权,而外戚王莽凭借自己的身份,掌握了朝廷大权,并被封为新都侯。汉朝有一项强制性的规定,即匈奴的首领单于不得接纳任何逃往匈奴的人。然而,单于对此政策深感不满,他认为汉朝的这一举措是对匈奴的利益缺乏尊重。不久之后,有乌桓人前来投靠单于,单于不顾汉朝的禁令,接纳了这些投降者。这一行为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西域的其他侯王纷纷效仿,他们开始反叛汉朝,并与匈奴联手。这导致西域地区陷入了持续的动乱之中。面对这种局势,王莽自信地认为自己府库充盈,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这场战争。他计划调动三十万大军,誓言要一举平定匈奴。然而,大将严尤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劝告王莽说:“汉武帝虽然选拔将领,训练士兵轻装简从,深入敌营,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胡人也随即进行报复,使得战争连续不断,长达三十多年。这不仅导致汉朝国势衰微,匈奴也遭受了重创。”严尤的话意在提醒王莽,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然而,王莽并未听从严尤的建议,执意调兵征粮,结果引发了天下的大乱。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兵连祸结”,或者也称为“祸结兵连”,用来形容战争持续不断,灾祸接踵而至的悲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