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点击听洛阳纸贵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广泛。
比喻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今义
后以“洛阳纸贵”赞誉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例  句
1. 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许多人争相阅读。
2. 这位年轻作家的新书上市后大受欢迎,一时间洛阳纸贵,书店里的存货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3. 那部历史小说因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一经出版便洛阳纸贵,成为学术界和读者争相购买的热门书籍。
成语故事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那时还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陆机,据说他本来也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已经在写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可是等读完左思的《三都赋》后,陆机也从心里叹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就放弃了写《三都赋》的念头。左思也凭借这篇《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风靡一时
都中纸贵
有目共赏
风行一时
纸贵
反义词
祸枣灾梨
同义异形
词组
风行一时
纸贵
出  处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晋·左思·《晋书·左思传》
引  证
1.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2.
……据说构思十年,写成后大家争着抄写,以至洛阳纸贵。 现代·何其芳·《写诗的经过》
3.
公以明经高第,成庚戌进士,一时传诵其制艺,几令洛阳纸贵。 明·丁绍轼·《郑公治青实纪叙》
4.
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清·曾朴·《孽海花》·二回
5.
你近来几个戏像《救风尘》《金线池》《望江亭》等等,都称得起洛阳纸贵,名重一时,歌台舞榭,没有你的戏就不卖座。 现代·田汉·《关汉卿》·五场
6.
诗文歌词,岁出二三册,万流景仰,洛阳纸贵矣。 现当代·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的成立及其他支社》
7.
于是传写《看花记》者,几有洛阳纸贵之叹。 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
8.
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尝有洛阳纸贵之说。 当代·柯岩·《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