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
[wēi yán sǒng tīng]
点击听危言耸听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惊人之语,使听的人害怕。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
例  句
1. 那些危言耸听的预言并没有成真,人们最终意识到这只是一场虚惊。
2. 媒体上关于经济崩溃的报道很多都是危言耸听,目的是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率。
成语故事
在南宋时期,理学家与文学家吕祖谦在其著作《馆职策》中,回顾了汉文帝时期的国家景象。在那个时代,国家安宁,虽然与周朝的"成康之治"相比或许略显不足,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生相比,却是绰绰有余。
然而,当时的大臣贾谊在给文帝的奏章中,却以一种几近绝望的笔触开头:“当今国事,可以令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长叹息者六。”贾谊的这番描述,似乎将朝政描绘得岌岌可危,与实际的历史记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吕祖谦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贾谊的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换句话说,贾谊之所以发表这些令人震惊的言论,其真正的动机是为了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成语“危言耸听”逐渐演变而来,它形容那些故意夸大其词、制造恐慌的言论,目的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极大关注和震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危言骇世
同义异形
词组
危言骇世
出  处
第当皇上宵旰焦劳之时,臣又以危言耸听,实切惶悚不安。然世受国恩,终不敢自安于缄默也。
清·刘可书·《上封事疏》
引  证
1.
《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 现代·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
2.
倘使没有祖国母亲的支持,一旦起了风暴,意想不到的灾祸从天而降,一切都会给龙卷风卷走,留给你的只是家破人亡,这不是危言耸听。 现代·巴金·《中国人》
3.
我绝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二十年前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现代·巴金·《随想录》·一四五
4.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当代·郭小川·《论“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