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点击听麻木不仁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
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
麻木:肢体因知去知觉而迟钝。
不仁:没有感觉。
例  句
1. 对于周围的不公和苦难,他似乎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应有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2. 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有些人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
成语故事
《黄帝内经·素问》这部古老的中国医学著作,详细描述了痹症的病理特性及其成因。书中提及:“痹症所致的身体失去知觉,实因病程长久,导致气血衰弱,荣卫(即气血在体内的运行)变得不畅,经络时而阻塞,故气血无法畅通。皮肤因缺乏足够的营养,导致感觉迟钝,甚至无知觉。”这里,“不仁”指的是手足因痹症而失去知觉,变得麻木。如今,“麻木不仁”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与“麻痹不仁”意思相近。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简单改写为:“痹症使人感觉迟钝,因久病气血不足,筋脉失养,皮肤感觉退化。如今所说的‘麻木不仁’,即源于此,形容对事物冷淡或反应迟钝。”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古道热肠
义愤填膺
气愤填胸
触目伤怀
同义异形
词组
引  证
1.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春秋·黄帝等·《黄帝内经素问》
2.
其中风者,必有先兆之证,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者,此先兆也,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卷三
3.
我祖宗养士二百馀年,风流到今,浑是一团庸靡顽钝之气,结成一个麻木不仁病证,可恨也。 明·周顺昌·《与文湛持孝廉书》
4.
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 明·薛己·《医案·总论》
5.
疾痛疴痒,一触即知。其机极灵,其传至速。不灵不速时,曰麻木不仁。 近代·谭嗣同·《以太说》
6.
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女儿情态。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七回
7.
烦闷至少是对于现实的欠缺还有敏感,还可以激起努力;消沉对于现实的欠缺就根本麻木不仁,决不会引起改善的企图。 当代·曾兰·《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及其优化研究》
8.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 现代·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9.
人已头昏眼花,麻木不仁。 现代·萧乾·《人生采访·灵峰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