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
[mǎ shǒu shì zhān]
点击听马首是瞻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泛指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
比喻
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别人行动。
古义
原义是作战时,士兵依主将的马头决定前进的方向。
今义
后比喻毫无主见,服从指挥或跟随他人进退,不敢稍加违背。
马: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首:头。
是:指示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马首”。
瞻:看。
易错点
1.常以“唯……马首是瞻”的形式出现。 2.“马首”前所加为追随或听从的对象。
例  句
1. 他是团队的领袖,大家一向马首是瞻,对他的决策充满信任。
2.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的领导者,其他人则马首是瞻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虽有联姻,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却经常相互争斗。公元前558年夏天,晋悼公派元帅荀偃和栾黡(yǎn演)率鲁、莒、郑、卫等国军队攻打秦国。军队到达泾水,诸侯的部队不愿意过河。晋国大夫叔向朝见鲁卿叔孙豹,并决定由叔向去准备船只。叔孙豹念了《匏有苦叶》这首诗中的一段,进行了动员。后来,鲁国、莒国的军队首先渡河。郑国的子蟜进见卫国的北宫懿子说:“亲附别人而自己不坚决,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厌恶了,把国家置于何地?”懿子很高兴,于是两人去见诸侯的军队,劝他们渡河。军队渡过泾水以后,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了毒物,诸侯的士兵死了很多。郑国司马子蟜率领郑军前进,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跟上来了。联军开到秦国境内的棫(yù玉)林,秦国仍不愿媾和。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亦步亦趋
唯命是听
反义词
出  处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
引  证
1.
今者相与还次云中,马首是瞻,未便西迈,将士之情,莫不解体。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元深传》
2.
现在比国的政治和外交是惟法国的马首是瞻,所以法国的政治如果没有什么大变动,比国的政治也就亦步亦趋,不会有什么大变动。 现代·邹韬奋·《萍踪寄语·游比杂谈之一》
3.
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以大帅之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七章
4.
群寇既猬毛而起,偶恣侜张;诸侯必马首是瞻,共成翦灭。 唐·崔致远·《谢加太尉表》
5.
此游作何期会,作何章程,愿惟命是听,惟马首是瞻,胜于在家穷愁也。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六
6.
江南的士大夫是中国读书人的领袖,天下的读书人都唯他们的马首是瞻。 现代·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
7.
夫以少数之人,盘据团体之上,一人发令,万众受命,挈其群而左右衣煎护之,生杀赏罚,惟余马首是瞻。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一四·服从释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