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耳东风”这个成语原自“东风射马耳”,其含义是形容别人说的话像东风吹过马耳一样,瞬间消逝,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或影响,即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中。原典的大意是:在北窗下,我们吟诗作赋,谈论的尽是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但这些言辞的价值却不及一杯清水。世人对这些话题往往漠不关心,听过就忘,就像东风吹过马耳,不留痕迹。这种态度表现了人们对这些话题的冷淡和忽视。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丙午新正书怀》诗中使用了“东风马耳”这一简化形式,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漠视和对自身超脱的态度。而宋代苏轼在《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诗五首之五中使用了“
马耳东风”这一成语,他写道:“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
马耳东风。”这里,“
马耳东风”指的是那些公子哥对青山的绝美景色漠不关心,就像东风吹过马耳一样,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苏轼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之人对自然美景无动于衷的遗憾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