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宣帝刘询的统治时期,渤海地区的农民因饥荒困苦而揭竿起义,许多人被迫走上了强盗的道路。为了平息这场动乱,宣帝深思熟虑后,任命了已年过七旬的龚遂前往渤海地区处理此事。
龚遂到达渤海边界时,迎接他的是一队全副武装的官兵,准备为他提供严密的保护。然而,龚遂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让所有的官兵都返回原地,选择独自一人前往上任。
上任后,龚遂并未采取强硬的镇压手段,而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他下令各县大幅减少用于追捕强盗的兵力,转而大力宣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他明确表示,那些愿意拿起农具辛勤劳作的百姓,将被视为国家的良民;而那些继续私藏或使用武器的人,则将被视为强盗予以严惩。
此外,龚遂还下令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因饥荒而陷入困境的百姓,同时奖励那些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原本手持兵器的百姓们看到了希望,纷纷选择放下武器,转而购买耕牛和牛犊,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在龚遂的精心治理下,渤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原本肆虐的强盗也基本销声匿迹,社会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段历史被后人传颂,并衍生出了“
卖剑买牛,
卖刀买犊”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人们放弃原有的不良行径,转而从事正当职业或改恶从善。这个成语也被简化为“
卖刀买犊”、“卖刀买牛”或“买牛卖剑”等,但都保留了其原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