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鼓偃旗
[wò gǔ yǎn qí]
点击听卧鼓偃旗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停止敲鼓,放倒旗子。
古义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今义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
旗: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多是长方形、方形或三角形。
例  句
在国际紧张局势中,双方选择了卧鼓偃旗的策略,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成语故事
此处所列为“偃旗息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赵云是三国蜀汉的一员大将,不但骁勇善战,也擅长用计取胜。据《云别传》(《三国志》赵云本传裴松之注引)载,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争战,曹操将军队屯驻在汉水的北山之下,黄忠和赵云前往劫粮草。黄忠的部队在途中被曹军包围,赵云便率兵来支援,打退了曹操的军队。曹操心有不甘,重整军队继续追击。赵云回到营地后,沔阳长张翼看见曹军逐渐逼近,想要关上营寨的大门,坚守阵地。赵云却下令敞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故布疑阵。曹操看到蜀军阵地一片死寂,毫无动静,怀疑赵云已经设下埋伏,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急忙退兵。这时赵云下令战鼓齐鸣,万箭齐放。曹军遭到这突来的伏击,顿时大乱,纷纷逃命,混乱中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而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后来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变成一句成语,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来比喻事情中断或声势减弱。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偃旗卧鼓
卧旗息鼓
偃旗仆鼓
同义异形
词组
偃旗卧鼓
引  证
1.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王思政传》
2.
卧鼓偃旗,养威蓄锐。夹川陆而左旋右抽,抵邱陵而浸淫布濩。 宋·洪迈·《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
3.
思政命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高祖武皇帝太清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