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字仲任,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后因祖先在东汉时期因军功短暂封于会稽阳亭,而后取消,家族遂定居于会稽上虞,以农耕桑蚕为生。其祖父王汎曾率全家迁居钱唐县,专事商贾。王汎育有二子,长子王蒙,次子王诵(即王充之父)。王蒙与王诵皆以勇武著称,因常与当地土豪丁伯等结怨,故举家迁至上虞。
王充自幼酷爱读书,后赴京城求学于太学,师从当时的名儒班彪。他涉猎广泛,读书不仅追求量,更注重质,对书中知识有独到见解,不盲从。由于家境贫寒,王充无力购书,便常到洛阳的书肆中借阅书籍。因他常去,书肆主人亦与他熟识,遂允其自由阅读。王充亦知感恩,常提前到店帮忙,以报店主之恩。他记忆力超群,许多书籍只读一遍便可铭记在心,甚至精彩片段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通过此种方式,王充积累了广博的知识。
王充对朝廷的腐败深恶痛绝,故一生未入仕途。他学成后返乡,一边教书育人,一边闭门著书立说。经过三十余载的不懈努力,他完成了思想巨著《论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