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作为中国古代的礼仪宝典,位列儒家经典之中,它详细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和规范。《礼记·聘义》中有一句至理名言:“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忠也。”这句话的深意在于,即便是美玉上有些许瑕疵,那瑕疵也无法掩盖美玉本身的美丽;同样,美玉的光泽也无法掩盖其存在的瑕疵。这正如一个忠诚的人,他始终保持着真诚待人之心,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足。这句话凸显了忠诚与真实的价值,强调了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而非外在的表象。这正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即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形式和表面。后来,“瑕不掩瑜”这一成语被广泛流传,用来比喻缺点无法掩盖优点,强调事物的整体价值不会因些许不足而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