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夏虫疑冰
[xià chóng yí bīng]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只生长在夏天的虫,看见冰就会疑惑。
比喻
比喻孤陋寡闻者不识大道。
夏虫:夏天的虫。 比喻识见短浅的人。
疑冰:喻浅薄无知而自以为是。
例 句
她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总是充满热情,从不会像
夏虫疑冰
那样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
成语故事
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在《庄子·外篇·秋水》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篇寓言中写道:“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酰鷄处瓮,别有一天,
夏虫语冰
,莫知其候也。”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们常常忽视的真理。其大意是:若不能审时度势、洞察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的认知就会如同身处鸡笼之中,视野受限;又如同夏虫谈论冰雪,因其生命短暂,无法体验冬季的寒冷,所以对于冰雪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
这就是成语“
夏虫语冰
”的出处,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该成语也作“夏虫疑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蜀犬吠日
夏虫语冰
同义异形
词组
夏虫语冰
出 处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
引 证
1.
眼不见为无,非也。是自不知不见耳,夏虫疑冰之类是矣。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
2.
夏虫疑冰,以其不识。
现代·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
3.
夫夏虫疑冰、井蛙疑海,何则?其识小也。
明·倪谦·《赠浙江参议卢公赴官序》
4.
晒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5.
道惟天地,斯能全面蕴之。此外,未免夏虫疑冰、蜀犬吠日矣。
清·齐周华·《名山藏副本·下·华阳子文稿自序》
6.
留仙(蒲松龄)之才,予诚莫逮万一,唯此二事,则夏虫不免疑冰。
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