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
[xiān fā zhì rén]
点击听先发制人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连动
基本
先下手取得主动权,可以制服对手。
古义
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
今义
后用“先发制人”指先行动的一方就能取得主动权,制伏对方。
先发:首先发起。
制:控制;制服。
人:别人,他人。
用法提示
1.含警示意。 2.多用于作战或其他斗争、竞争的场合。
例  句
1. 在谈判中,我方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提出对我们有利的条件,从而占据了谈判的主动权。
2. 足球比赛中,我们的球队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战术,开场不久就攻入一球,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成语故事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反抗暴秦的统治。陈胜作为第一个起义的领袖,点燃了反抗的烽火。在会稽郡,代理郡守殷通看到了形势的严峻,便询问项梁对于反秦的看法。项梁作为楚国将军的后代,深知秦朝气数已尽,于是他大声回答:“现在大江两岸的人都起来反秦了,秦朝气数已尽。这时候,先动手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会被别人控制。”
殷通听后,认为项梁是起义的合适人选,便表示将起义的重任交给他。然而,项梁并不完全信任殷通,他走出门外,对侄儿项羽低声嘱咐了几句。回到屋中后,他请殷通见见项羽。当殷通看到高大壮硕的项羽手持长剑走进来时,不禁赞叹:“真是将门虎子啊!”
就在此时,项羽接到项梁的示意,一剑杀死了殷通。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但也展现了项羽的果敢和勇猛。从此,“先发制人”这个成语便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在竞争中先采取行动以占据主动地位。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先下手为强
反义词
出  处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
引  证
1.
时间已经急迫了,我们应该先发制人。 现代·巴金·《沉默集·丹东的悲哀》
2.
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
3.
虽闻虏主孱而妄弱,岂无强梁宗属,与夫谋臣策士,引先发制人之说,造此衅端?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四
4.
没有成果也不要紧,只是得先发制人,别等人家来指摘,该自己先来个批评。 现当代·杨绛·《洗澡》·二部一五章
5.
马之悦这么想着,没等萧长春说完最后一句话,马上就开口,要来个先发制人。 当代·浩然·《艳阳天》·第八七章
6.
(李密说翟让曰)百万之众,一朝可集,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唐·魏征等·《隋书李密传》·七
7.
郑庶常鄤入京,以温辅体仁异调,恐阻己入馆,逢人肆诟,谓“吾必纠体仁”。然特以恐吓为胁制耳,实无意纠也。体仁知之,遂为先发制人计,而蔑伦词臣之疏出。 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
8.
(贾蔷说)我们这里人被他打伤,他倒先发制人。咱们有官司只管打,断乎不可轻待了持票的朋友。 清·海圃主人·海圃主人·《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