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宋国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貙、华多僚、华登。华多僚常在国君面前诋毁两兄弟,导致华登被迫流亡他乡。华貙则杀害了华多僚,背叛了宋国。宋公请来齐国的乌枝鸣,帮助防守城池。流亡他乡的华登,带领吴国军队回援华貙。他的军队疾驰而来,大夫濮向乌枝鸣提议:“《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兵法有云,先以声威震慑,使敌士气消磨,再发起攻击,待其士气已衰。此时华登军队疲惫不堪,正是我们发起攻击的最佳时机。”乌枝鸣采纳濮的建议,派兵迎击华登,结果吴军大败。齐军和宋军联手攻击华登,最终华登被濮击毙。这就是成语“先声夺人”的由来,现多用来指抢先制造声势压倒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