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有孑遗
[mǐ yǒu jié yí]
点击听靡有孑遗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动宾
基本
指遭受兵祸等大的变故之后没有遗留下人或物。形容全部消亡,荡然无存
靡:无,没有。
有:表示领有(跟“无、没”相对)。
孑遗:剩下,遗余。
用法提示
含感叹意。
例  句
1. 经过那场突如其来的山火,整个森林几乎被烧得靡有孑遗,只剩下一片焦土。
2. 古战场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曾经的辉煌壮丽早已靡有孑遗,只留下断壁残垣供人凭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百无一漏
反义词
挂一漏万
出  处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周·佚名·《诗经·大雅·云汉》
引  证
1.
是故每有太古最繁之种,风气渐革,越数百年数千年,消磨歇绝,至于靡有孑遗,如矿学家所见之古兽古禽是已。 近代·严复·《原强》
2.
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五行志三》
3.
贼到,发其秘藏如取诸寄。至于屋舍什器所不得去者,必火之,俾靡有孑遗而后已。 明·朱曰藩·《知足卞翁八十寿序》
4.
或曰:朱、邵数君子实左右之。然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箸,靡有孑遗矣。 近代·章炳麟·《訄书·哀焚书》
5.
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
6.
中国之一线生机,芟夷斩伐而靡有孑遗者,皆在此三十年也。 近代·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7.
庚寅夏,余率旅复人于海,而戊子、已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明·张煌言·《张苍水集·二·奇零草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