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因家境困顿,时常饱受饥饿之苦。一日,其妻劝他出门寻求粮食援助。庄子遂前往拜访监河侯,请求借粮。监河侯听后,表示愿意在秋收之后,借给他三百金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庄子却以一则关于干涸车辙中鱼儿的寓言,巧妙地讽刺了监河侯的敷衍与迟缓。随后,他愤然离开,回到了家中。
庄子的妻子见他空手而归,不禁责备他为何不尝试其他方法借粮。庄子却平静地回应:“我自有我的道理。”妻子焦急地说:“道理再大,也得先填饱肚子,否则人如何活命?”庄子微微一笑,解释道:“你误解了我的意思。生死本是大自然的规律,如同昼夜更替,无法避免。假如河水干涸,鱼儿被困在陆地上,它们若能相互吹气,用微薄的唾沫滋润对方,固然能暂时存活。但若不能,那么它们倒不如在宽广的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彼此忘却,各自安好。”
由此,诞生了“相濡以沫”这一成语,原意是指离开水的鱼儿,彼此用唾沫沾湿对方,以求短暂生存。如今,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人们用极其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共度难关。同时,它也被称作“以沫相濡”,表达了同样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