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形见绌
[xiāng xíng jiàn chù]
点击听相形见绌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相形:互相比较。
见:看得出,显现出。
绌:不足。
易错点
绌,不能读作zhuō,不能写作“拙”。
例  句
1. 他的演讲技巧虽然不错,但与那位著名演说家相比,便相形见绌了。
2. 尽管她的画作已经很出色,但在那些大师的作品面前,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成语故事
“相形见绌”指相互比较之下,有所不足。在清代小说中见有“相形见拙”一语,或为其原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清末小说,内容多描写官场中种种丑怪现象,呈现社会异象。典源中所摘取的一段,描写的便是官场中趋炎附势的丑态。清朝官员可从正式服装上看出官位的等级,甚至所受的俸禄,而官服中朝冠上的顶珠,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识别标志。官位等级不同,顶珠的颜色和质地就会有所不同,如文武一品官便一律佩有红宝石的顶珠,其他等级的官员不得越级使用。各大小官员之间的来往,不论品行与官德,论的只是帽子上的那颗顶珠,人因之而贵,亦因之而贱。所以小小的官员蔡伯芬,总是为他顶上那颗不甚高等的顶珠而时感不安,与人相比时老是觉得自己较为拙劣,故有“相形见拙”之语。后来“拙”多作“绌”,“绌”亦指不足、短缺。“相形见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相互比较之下,其中一方显得不如对方,或作为自谦之词。出现“相形见绌”的书证如《歧路灯》第一四回:“原来谭绍闻,自从乃翁上京以及捐馆,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又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
近反义词
反义词
不分胜负
不相上下
各有千秋
不分轩轾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谭绍闻……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四回
引  证
1.
其变化多端和诡异的程度,可以使过去的故事里的鬼相形见绌。 现代·何其芳·《〈不怕鬼的故事〉序》
2.
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
3.
写出来一看,虽然比粗人们所唱的俚歌要高雅一些,而对于新诗人的由“烟士披离纯”而来的诗,还是“相形见绌”。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三)》
4.
现在的大局,内忧外患,交迫而来,此弱彼强,相形见绌。 清·惜秋旅生·《维新梦》·第一出
5.
少泉果来,余恐沉弟因少泉之功大且速,相形见绌,激成肝病。 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1131·致沅弟》
6.
时公年十六,同母寄养于舅氏杨仁庵家.......嗣杨兄弟先后成婚,女亦于归,贵戚高姻,往来豪富,相形见绌,二嫂又目无馀子,冷语相侵,公欲归故宅。 清·王韬·《淞滨琐话·一·徐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