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深刻揭露了官场和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畸形面貌。
书中曾记载:“他一个部曹,戴着水晶顶子去当会办,与那些佩戴红蓝宝石顶子的官员相比,难免
相形见绌。”清朝时期,官员的等级通过他们的正式服装一目了然,甚至俸禄也与之紧密相关。而朝冠上的顶珠,更是区分官位等级的重要标志。不同等级的官员,顶珠的颜色和质地各有差异。比如,文武一品官佩戴红宝石顶珠,其他等级的官员则不可逾越这一界限。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一些低级官员常常因为头上那颗不太显眼的顶珠而感到自己地位低下,像蔡伯芬这样的人物,就常常觉得自己在众人中显得不足,故有此“
相形见绌”之感。
后来,“
相形见绌”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其中,“形”指的是对比,“绌”则表示不足。这个成语用来描述与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时,一方显得明显不足或逊色。也有“相形失色”的类似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