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廷诤
[miàn zhé tíng zhèng]
点击听面折廷诤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指在朝廷上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引申为敢于面对面提出批评意见,敢于在公开的正式的场合发表意见、陈述己见。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
廷诤:同”廷争“。在朝廷上争论。
例  句
这位忠臣总是敢于面折廷诤,哪怕面对的是皇帝的怒火。
成语故事
据《史记·吕太后本纪》所述,汉惠帝逝世后,吕后摄政,欲封其兄弟及侄子为王。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他直言:“高祖曾立誓,非刘姓者不得封王,违者天下共击之。今太后欲封吕氏为王,此举恐失人心。”吕后听后不悦,转而询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的意见。陈平和周勃表示:“高祖既已平天下,封刘姓子弟为诸王,自属合理。今太后临朝,封吕氏亦有其理。”退朝后,王陵指责陈平和周勃背弃旧约。陈平和周勃则回应:“于朝堂之上直言诤谏,我等确不如君。然论及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江山,君亦或有不及。”王陵听后,理解他们是为了朝廷大局考虑,遂不再多言。此后,“面折廷争”一词流传开来,用以形容敢于在朝堂之上直言不讳,勇于提出批评意见的行为。该成语亦被称作“廷争面折”、“面折廷诤”等。
出  处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
引  证
1.
岩寿廉直,面折廷诤,多与乙辛忤,故及于难。 元·脱脱等·《辽史·萧岩寿传》
2.
黄竑之议一萌,使谦造膝密陈其不可,则景帝亦必徘徊而不敢出,而况其率群臣面折廷诤乎? 清·侯方域·《于谦论》
3.
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近代·章炳麟·《变法箴言》
4.
臣愿百姓乐于贞观,万乘明于太宗,采药石之言,听刍荛之说......无饰非拒谏之事,有面折廷诤之人。 五代·蒲禹卿·《谏蜀后主东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