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在《论语·子罕》中深刻阐述了一个道理:“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指,存在着一些庄稼虽然长出了幼苗,但并未能茁壮成长至开花;同样,也有庄稼虽然开了花,但最终却未能结出果实。
孔子以庄稼的生长过程为喻,来阐述人的成长和学习之道。他借此提醒人们,即使一个人天生资质聪颖,但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不持之以恒,也可能最终一事无成,虚有其表。
成语“苗而不秀”和“
秀而不实”便源于此,它们被用来形象地比喻那些虽然拥有良好基础或初始条件,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成果的人或事物。这些成语不仅用来形容个人在学习、事业上的失败,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夭折或中途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