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民以食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民众以食粮为根本。
民:百姓。
以:介词,把。
食:食物。
为:作为。
天:所依存依靠的对象。
例 句
1.
古人有云:“
民以食为天
。”白面真要卖一个铜子二斤,就说钞票落到四折,我也是乐的。
2.
大家知道,中国有句老话,“
民以食为天
”,要改善人民生活,必须大量增产粮食;要发展工业,必须增产工业原料。
成语故事
秦朝覆灭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在彭城一役中,刘邦军队损失惨重,被迫退守荥阳、成皋。后荥阳、成皋又被项羽攻破,刘邦决定放弃这两个地方,让军队驻扎到巩县和洛阳。谋士郦生却说:“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意思是:君王以百姓为天,而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位于荥阳、成皋等地周围,长期以来一直是天下调配粮食的中枢,我听说那里存放的粮食非常多,楚军攻下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反倒率兵向东支援齐国,仅仅安排一小部分士兵守卫成皋,这是上天要资助汉军啊。刘邦觉得郦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让军队重整旗鼓,趁机夺取了敖仓,拥有了足够的娘草,果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语“民以食为天”便源于此,形容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该成语也作“
民以食为本
”。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食为民天
同义异形
词组
民以食为本
引 证
1.
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八十一
2.
民以食为天,天养育着万物。
当代·郭志红·《从求医到求己》
3.
国以民本,民以食为天。一夫辍耕,饥者必及。仓廪既实,礼节以兴。
南北朝·沈约·《宋书•礼志一》
4.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自古祸乱之兴,皆由饥馑。为国必有九年之蓄,乃可备水旱。
宋·王称·《东都事略》·卷八七
5.
国以民本,本固则郅治可期;民以食天,天和则丰年可致。
清·朱寿朋·《东华续录•光绪一》
6.
民以食为天,人最怕的就是没有饭吃,尤其是怕老来没有饭吃。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