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国泰
[mín ān guó tài]
点击听民安国泰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
基本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指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民:平民,百姓,人民。
安:安定;平静。
国:国家。
泰:平安,安定。
例  句
1. 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现了民安国泰的美好愿景。
2. 每一个公民都期望生活在民安国泰的国度里,享受着和平与安宁带来的幸福生活。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独具慧眼,选用了管仲为相,共同谋划国家的治理。在齐桓公的全力支持下,管仲展开了一系列的革新举措。他首先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制,这一制度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出量来合理设定赋税的额度,此举公平且合理,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齐国的经济实力得以显著增强。
此外,管仲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他强调要尊崇周天子,以此维护中原地区的正统地位,并坚决抵御周边戎狄等外族的侵扰,确保了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还实行了“官山海”政策,将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和销售置于国家的掌控之下,这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物资供应,也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管仲的精心辅佐下,齐桓公成功地使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也成为了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齐国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且安宁,社会和谐稳定,被后人誉为“桓公之治”。
成语“国泰民安”便是由此而来,也有“民安国泰”、“国泰民康”等说法,用以形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景象。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引  证
1.
从你为君社稷安、盗贼息、狼烟静……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 当代·宫大用·《严子陵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2.
多宝塔的铭文中就清楚地刻着,建造这个塔是“伏愿国土清平,常无外夷侵掠之患”“民安国泰,镇护万年”。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77.07
3.
耄耋而今似少年民安国泰自然甜。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