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
[míng zhī gù fàn]
点击听明知故犯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紧缩
基本
知道这样做不对,却故意违犯。
明:清楚、明白。
知:晓得,明了。
故:故意。
犯:违犯。
例  句
1. 明知故犯,违反了公司规定,结果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 尽管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他还是明知故犯,欺骗了朋友,这让他在道德上受到了谴责。
成语故事
“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错的,却故意去违犯。例如国家颁布了法令,人人都应该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这是无心之过,还可原谅;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规定如此,却故意去触犯,这就是“明知故犯”了。这种意念在文献上比较早的出处是宋代陈世崇的《随隐漫录》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对子孙的训示说:“盖不识好恶,如童稚,如醉人,虽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汉,如果犯错,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是已经知道不对了,还去犯错,那就应该受法律制裁。这里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后来“明知故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去做。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以身试法
反义词
出  处
(僧)问:“为什么如此?”师曰:“知而故犯。”
宋·普济·《五灯会元·鼎州德山志先禅师》
引  证
1.
今乃因干办公事之可慕,羁旅饥饿之可畏,便为利害所动,明知故犯,错了路头。 宋·黄震·《黄氏日钞·书一》
2.
识些道理,若不做好人,天地鬼神亦深恶之。盖不识好恶,如童稚,如醉人,虽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 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一
3.
亭亭道:“此物既与人无益,为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么多?岂非明知故犯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一回
4.
因为我已经深知道自己之讨厌,连自己也讨厌,又何必明知故犯的去使人暗暗地不快呢? 现代·鲁迅·《彷徨·在酒楼上》
5.
我明知遵令依那条路行进会堕敌人诡计,怎肯明知故犯? 现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擢升军长》
6.
正是明知故犯,也因业在其中。 明·郑若庸·《玉玦记·改名》
7.
继之道:“正惟这一班明知故犯的忘八蛋做了出来,才使得那一班无知之徒跟着乱闹啊。”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九回
8.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现代·鲁迅·《呐喊·狂人日记》
9.
然弟之改过实出本心,盖一向以贪佛之故,不自知其陷于左道,非明知故犯者比也。 明·李贽·《与周友山书》
10.
因此次尚在收缴之际,是以从宽驱逐,如将来再有他夷明知故犯,定照新例严办,不能再邀宽贷也。 清·林则徐·《会批义律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