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帝王们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均会建造始祖庙,并在庙中按照祖先的等级和名分设立灵位。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庆典,帝王们会亲自进入庙宇,向祖先们敬献祭品,祈求他们的庇护与指引,这种庄重的仪式被称作“啰”。然而,这一古老而神圣的礼仪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显得陌生,他们纷纷向孔子请教其中的深意。孔子在审视了鲁国宗庙的灵位排列后,发现其并不符合他所坚持的周礼原则,认为这种排列方式名实不符,有违传统。面对众人的询问,孔子并未直接解释啰礼的具体细节,而是微笑着抬起手,指着掌心说:“了解啰礼的人,在治理国家时,就如同将一切尽在掌握,如同这掌中的纹路一般清晰。”他以此暗示,只有真正懂得礼的人,才能够将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而能够明了啰礼的人,必然是深谙礼法之道的人,这段对话被后人记录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回答说:‘关于啰礼的具体细节,我暂时不便细说。但我想说的是,那些真正理解啰礼内涵的人,他们在治理国家时,就如同我此刻向你们展示手掌一样,一切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后世的文人墨客,根据孔子的这一席话,创造出了“
了如指掌”这一成语,也有“明如指掌”、“
烂如指掌”等说法,用以形容对某一事物或情况了解得极为透彻,仿佛就在自己的掌心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