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源自《庄子·寓言》,其中记录了庄子和惠施这样一段对话。庄子对惠施说:“孔子到六十岁的时候,每年都有变化。开始时认为某件事是对的,最后又认为它错了。所以我们很难断定现在认为是对的的事情,五十九年后我们会不会认为它是错的。”惠施问:“孔子励志用智吗?”庄子回答:“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意思是:孔子已经弃绝用智了,他不曾多言。孔子说:“当利义摆在人们面前时,进行好恶与是非的争辩,只能使人口服而已;能够使人真正心服且不敢有丝毫违背的做法的准则才应该是道德教育的准则。”我大概赶不上那时候了吧。成语“心服口服”便源于此,也称“
口服心服”,指从内心到口头上都服气,形容真心实意地完全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