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点击听模棱两可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形容态度、主张等含含糊糊,既不肯定,又不否定。
模棱:含糊,不明确。
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易错点
注意"模棱两可"的"棱"读léng。
例  句
1. 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2. 公司的政策文件中有些条款表述得模棱两可,导致员工在执行时产生了困惑。
成语故事
唐朝有个叫苏味道的人,学识渊博,九岁的时候就会写诗作赋。他考中进士以后,被朝廷调到京城长安做官。由于他学识渊博,文章又写的好,因而官职升得很快,不久便当上了凤阁侍郎。可是没料到他竟吃了官司,被捉下狱。苏味道被关押在监狱中,有一次武则天看见他独自一人坐在地上吃饭,觉得他挺可怜的,就放他出狱,让他到集州去当刺史。几年之后,朝廷又召他回来,任何他做天官侍郎,接着又恢复他凤阁侍郎的官位。然而不久他又被人弹劾,于是朝廷将他贬为坊州刺史。
苏味道经过这一番折腾,心中非常苦闷,做起事来也不用心了。下官找他审理案件,他总是用手摸着床棱,好长时间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时间长了,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模棱手”。有人干脆叫他“苏模棱”,连姓名也忘了。
很多人不能理解苏味道的这种处事态度,又不便询问,只好在一旁叹息。有一次,一位老朋友向他提起了这件事情,苏味道感慨地说:“你哪里知道啊,这是我大半辈子的痛苦经验决定事情不要说得太明白,那样如果错了必然要遭到人家指责,后悔也来不及啦。但是模棱以持两端就可以避免其祸了。”
苏味道在五十八岁那年,又被朝廷复升为益州长史。可是他还没有到任,就死在半路上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依违两可
不置可否
不阴不阳
出  处
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苏味道传》
引  证
1.
没有主见,模棱两可,闪烁其辞,该说不说,该管不管,这有害于我们的文学事业,有损于我们的国家。 现代·丁玲·《根》
2.
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清·张廷玉等·《明史·余珊传》
3.
孩儿因母亲年高,倘遇意外之事,必甚伤感,故愿二弟危行言逊,以尽人子之心,如何敢教他模棱两可,为名教中罪人呢?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三八回
4.
辛楣没料到毕业考试以后,会有这一次的考试,十几年小考大考训练成一套虚虚实实、模棱两可的回答本领,现在全荒疏了。 现代·钱锺书·《围城》·七
5.
模棱两可者,其言依违。 宋·魏了翁·《太常博士知绍熙府朝散郎王聘君墓志铭》
6.
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