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
[xìn kǒu cí huáng]
点击听信口雌黄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
比喻
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轻下论断。
信:诚实,不欺骗。
口: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
雌黄: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即鸡冠石,可作颜料。
例  句
1. 在辩论会上,他信口雌黄,编造事实,试图混淆视听,但最终还是被对手用事实真相驳斥得体无完肤。
2. 有些人总是喜欢信口雌黄,散布不实谣言,结果不仅伤害了他人,也损害了自己的声誉。
成语故事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王衍,在晋武帝(司马炎)时做了太子舍人;后来调做尚书郎等职。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喜欢清谈。做官以后,非常崇拜老子和庄子,经常讲“无为而治”的道理。由于他学问渊博,谈论也非常精辟透彻,因此,在当时享有很大的名气,许多读书人不但都佩服他,而且还模仿他的做法。 当王衍读解老庄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玉柄拂尘,表现也非常从容宁静的态度。而他有时把意理读解错了,就随口改正。于是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原文最后一句是:“世号口中雌黄”雌黄本来是山里一种黄赤色的矿物。古时候的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都用雌黄涂抹。“口中雌黄”,便是立即改正说错的话的意思。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晋·孙盛·《晋阳秋》
引  证
1.
人明以来,济南、吴郡、公安、竟陵、兰溪、云间放言高论,几乎前无古而后无今,然信口雌黄,出奴人主,求得诗家三昧,其犹隔一尘也。 清·秦大士·《龙性堂诗话序》·《清诗话续编》
2.
许多东西,说是帝王所发明,一面固然由于古人的愚昧,不知那些东西从何而来,强作解事的信口雌黄,一面也应该是一种大的欺骗。 现代·聂绀弩·《读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3.
他们胡说什么“老右派”、“黑大炮”,“不会打仗”,这真是一派胡言,信口雌黄。 现代·巴金·《最后的时刻》
4.
孟子之论,洞彻无遗,发前圣之所未发,文士信口雌黄,恣侮贤圣。 明·费元禄·《蠡测二十条·孟子辨》
5.
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信口雌黄,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留资谈助。 清·张春帆·《宦海》·一一回
6.
哼,你这信口雌黄的无赖!要你才是到处受贿,专门卖国的奸猾小人! 现代·郭沫若·《屈原》·四幕
7.
文学班影视班请的都是名作家名演员,有的连讲稿都没有,上了讲台信口雌黄乱侃一通,学生意见很大。 当代·王小鹰·《丹青引》·一五
8.
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当代·冯德英·《迎春花》·第二一章
9.
它们的鹰犬如《求国日报》的龚德伯,公开“揭露”上海《大公报》是中共的喉舌,还说我是‘地下党员’做过什么秘书等等,真是信口雌黄,白昼见鬼。 当代·徐铸成·《报海旧闻》·五四
10.
每作法门文字,誓欲以世间绮语戏论,消归佛乘,安敢私心逞臆,信口雌黄。 清·钱谦益·《再答张静涵书》
11.
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倘不再自检束,不久或将不能更居上海矣。 现代·鲁迅·《致李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