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宋史·蔡幼学传》中的记载,蔡幼学以其卓越的文才和深邃的见解,对宋宁宗提出了关于如何成为明君的重要建议。他的观点强调了亲政、任贤和宽民三大要素,并特别指出了宣传教化的重要性。由于当时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许多有才能的人因担心招致祸端而不敢直言进谏,导致朝廷无法充分利用这些人才。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
一筹莫展”这一成语,形容人在面临困难时束手无策,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下是根据原文内容稍作改动的版本,以更好地体现这一成语的含义:
蔡幼学,南宋温州瑞安人,师从当时著名的学者陈傅良。不久后,他的文章造诣便超越了老师。宋宁宗继位后,鼓励群臣直言不讳。蔡幼学便进谏道:“陛下,若想成为一代明君,必须亲政、任贤、宽民。然而,近年来,奸邪之人以舆论为武器,排挤贤良之士。因此,大臣们虽有才能,却怕招致非议而不敢作为;亲臣们虽想为朝廷效力,也担心与陛下意见不合而招祸。如此,纵使天下英才辈出,却都‘
一筹莫展’,陛下也无法得其助。若不重振教育,广纳贤才,如何能让天下人才振奋?”
这个故事演变的“
一筹莫展”成语,警示人们在面临困境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策略,便可能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同时,也强调了教育和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