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人心
[bù dé rén xīn]
点击听不得人心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
基本
得不到人的支持和拥护,指所做所为违反人的意愿。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得:获取,接受。
人心: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例  句
1. 我们如果不认真审问这个犯人,只会不得人心
2. 他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但最后却总是不得人心
成语故事
《韩非子·难二》中,描绘了一则周文王与商纣王的故事。周文王因持续开疆拓土而触动了商纣王的敏感神经,引发了纣王的强烈憎恨与警觉,这使得周文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为了缓和与商纣王的关系,他选择了一个策略——向纣王进献土地,并寄望此举能够促使纣王废除残暴的炮烙之刑。这一策略在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与拥护。
孔子在评价这一事件时,认为周文王废除酷刑的意愿体现了他深厚的仁慈之心,而这种仁慈之心又进一步促使他赢得了天下人的拥戴。孔子认为,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是聪明人的作为。
然而,也有人对孔子的这一评价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真正的智者应当能够洞察到灾祸的根源,并巧妙地避开潜在的危机。在他们看来,如果商纣王对周文王的憎恨源自于周文王在民间的高人气与影响力,那么周文王通过赢得民心来消解纣王的敌意,理论上应当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周文王因在民间获得的广泛拥戴反而激化了纣王的猜忌与不安,最终导致了他被囚禁的悲剧。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不得人心”,用以形容一个人或者一种行为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千夫所指
反义词
深得人心
出  处
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耶,则虽索人心以解恶可也。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难二》
引  证
1.
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东汉·于吉·《太平经》
2.
夫惑于财者,小则亡身破家,大则辱先灭国……则义不及于宗亲,恩不加于左右,如此必不得人心而失众情。 唐·王叡·《全唐文》·七二五
3.
翰数奏禄山虽窃河朔,而不得人心,请持重以蔽之。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哥舒翰传》
4.
只恨那婆子不得人心,劈手夺了他的宝贝去。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5.
大家正说到热门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大家几乎都怒目的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现代·老舍·《骆驼祥子》
6.
邱先生的夫人非常文雅,只是长相不得人心。 现代·老舍·《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