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点击听不动声色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述宾
基本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动: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
声色:泛指说话声音和脸色。
例  句
1. 她在人群中不动声色地走着,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但她的眼神却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2.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他不动声色地接受,然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成语故事
“不动声色”这一成语,原为“不发声色”,源自唐代文人韩愈的笔端。韩愈,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学识深厚,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融汇古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治古文者的楷模。他曾任国子博士,享有崇高的声誉。当时的中书令许国公为太尉韩公的神道碑赠词,邀请韩愈撰写碑铭。在碑铭中,韩愈描绘了太尉韩公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任何人过于亲近。他的一丝笑意,便如同比金帛还要珍贵的赏赐;他在审判案件时,从不流露个人情感,公正严明,依法行事,因此,几乎无人敢触犯法纪。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不动声色”,也称为“声色不动”,形容人遇事不张扬的冷静态度。
同义异形
词组
声色不动
出  处
其罪杀人,不发声色,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故无敢犯者。
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引  证
1.
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宋·欧阳修·《昼锦堂记》
2.
宋江见这三路军兵,尽皆退了。大驱人马,奔来夺取幽州。不动声色,一鼓而收。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六回
3.
自救之道,只在虽知一切隐秘,却不动声色,帮同欺人,欺那自甘受欺的无聊的人们,任它无聊的戏法一套一套的,终于反反复复的变下去。 现代·鲁迅·《花边文学·朋友》
4.
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5.
梁建双臂帮在胸前,不动声色地望着山与天相接之处,眼珠子转着,锐敏地思考什么。 近代·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6.
好鸦头!真有本事,有能耐!一切都和老爷商量好了,他却是不动声色,照常一般。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三回
7.
冲他开一个亲热而讨好的玩笑,他也不动声色,软硬不吃,不进油盐。 当代·蒋子龙·《拜年》
8.
孙玉敏并没有灰心……却在暗暗地不动声色地苦练着枪法。 当代·峻青·《女英雄孙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