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穿铁砚
[mó chuān tiě yàn]
点击听磨穿铁砚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动宾
基本
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古义
原比喻立下坚定的志向,决不改变。
今义
后用来比喻勤奋读书写作,持久不懈。
磨:摩擦。
穿:破,透。
铁砚:铁铸的砚台。
用法提示
用于褒义。
例  句
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日夜苦读,磨穿铁砚,终于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成语故事
五代时,有一个人叫桑维翰,字国侨,身材矮小,而且脸长得很长,相貌丑陋又古怪。但他很有志向,想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所以苦读勤学。桑维翰第一次考进士时,主考官就十分讨厌他的姓,因为“桑”与“丧”同音,认为不吉利。所以桑维翰没有考中。有人便劝他没必要非要再考进士了,可以想其他办法去做官。桑维翰感慨万分,一边写《日出扶桑赋》表示自己的志向,一边用铁铸造一只砚台给人看,并说:“等我把这个砚台磨穿后,我再改变主意。”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锲而不舍
反义词
一曝十寒
出  处
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
北宋·欧阳修等·《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引  证
1.
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
2.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宋·陆游·《寒夜读书》·诗
3.
生穴藜床,磨穿铁砚,自有人知己。 金·段克己·《大江东去·寄卫生袭之》·词
4.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
5.
读书之人须要忍,磨穿铁砚登庙堂。 清·于成龙·《忍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