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径
[xíng bù yóu jìng]
点击听行不由径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从来不走邪路。
比喻
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今义
后比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
行:走。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由:经过。
径:小路。
例  句
1. 他为人正直,行不由径,从不走歪门邪道
2. 尽管面临诸多诱惑,但他始终坚守原则,行不由径
成语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游做了武城的县官后, 孔子就问他:“你在那里遇着了好人没有?”子游回答他说:“武城县里有个姓澹台名灭明的人, 我觉得这个人是端方的。他平常走路,是不走小路的;要是没有公事,他也不进入我的办公地方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直道而行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反义词
鬼鬼祟祟
鬼头鬼脑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春秋·孔子等·《论语·雍也》
引  证
1.
安老爷向来行不由径,便不走那座角门,仍从外面进了二门,来到上房。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2.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灾祸者,不可胜数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3.
晖生而庞厚,刚毅雄直,有器局,行不由径,临事多智。 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晋书·宗室传》
4.
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譬夫行不由径,非所闻焉。 唐·刘知几·《史通·断限》
5.
〔安公子〕扔下筷子,把口里嚼的那口饽饽吐出桌子上,口也不及漱,站起来,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行不由径的走到上房来。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6.
君时年已耳顺,素无经世之情,林园遗老,玄默忘岁,遂保先君武东山之故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州县也。 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