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逆不轨
[móu nì bù guǐ]
点击听谋逆不轨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图谋进行违法叛逆活动。
谋:计划;计策;主意。
逆: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轨:应遵循的规则。
例  句
1. 历史上的那些谋逆不轨者,往往野心勃勃,企图篡夺王位,但最终都难以逃脱正义的审判和历史的唾弃。
2. 在古代皇权社会,任何被发现有谋逆不轨之心的人都会遭受极为严厉的惩罚,甚至株连九族,以此来警示他人不得有二心。
成语故事
孙权驾崩后,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大将军诸葛恪与会稽太守滕胤共同辅政。将军孙继、朱异等朝廷重臣滥用权力,引发朝野公愤。孙亮成年后亲政,便决定铲除孙继。他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密谋诛杀孙继,然而计划被泄露。孙继得知此事后,派孙恩在苍龙门外杀死刘承,立琅班王孙休为皇帝。孙休尚未抵达建业,孙继便欲擅入宫室,图谋不轨。群臣畏惧,唯虞翻之子虞汜敢言:“新君尚未抵达,你便欲擅入宫内,此举必引起谣言满天,百姓困惑,非忠孝之道。”孙继闻言不悦,但不敢轻举妄动,亲率千兵迎接孙休。孙休登基后,孙继升为丞相,孙据、孙恩等人封侯,一门五侯,权势如日中天。
出  处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
引  证
1.
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彬传》
2.
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 明·熊大木·《杨家将演义》·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