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行己有耻
[xíng jǐ yǒu chǐ]
基本释义
褒义
复杂
基本
为人做事,自己认为可耻就不要去做。
行己:立身处世。
有耻:有知耻之心。
例 句
在工作中,他一直坚持
行己有耻
的原则,从不做出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
成语故事
“行己有耻”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子路》中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其中孔子强调了知耻心在立身处世中的重要性。换句话说,“行己有耻”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怀有羞耻之心,以此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辱自己的使命与尊严。简而言之,“行己有耻”是提醒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知荣辱、明是非,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光明磊落
洁身自好
反义词
寡廉鲜耻
恬不知耻
厚颜无耻
出 处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春秋·孔子等·《论语·子路》
引 证
1.
兄质性笃厚,行己有耻,不至有是。
南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
2.
东坡高风峻节,穷达不移;山谷孝友清修,行己有耻。珠玑咳唾,随处发见,皆可为世模范。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
3.
夫学莫大于立身,立身之道在行己有耻而已。
清·方东树·《新建廉州湖廉社学记》
4.
顾炎武认为首要之务就是文人墨客要“行己有耻”,简言之即为文者要有廉耻之心,要重“文德”。
现代·徐松巍·《“文章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论文章之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