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年饥岁
[xiōng nián jī suì]
点击听凶年饥岁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
基本
指农作物收成很坏或没有收成的年头儿。
凶年:年成很坏。
饥:饥荒。
岁:年。
用法提示
含感叹意。
例  句
凶年饥岁的岁月里,君主的子民老弱者只能辗转于沟壑之中求生,而强壮的劳动力则纷纷逃往他乡,人数达到了几千人。
成语故事
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争斗起来了,邹国的地方官吏尽管出力拼命,但老百姓却在旁边观看,不去帮忙,结果在这次邹鲁风潮中,邹国死了三十三个地方官吏。邹穆公非常生老百姓的气,很想狠狠地惩办一下。他去请教孟子:“要是杀吧,可不是杀一个两个,要是不杀吧,可他们实在可恨,看着他们的上司被人家打死也不去救一下。你看怎么办是好呢?”孟子回答说:“在这战争连连不断的年代,在这灾荒饥饿的时刻,你对老百姓又是怎样呢?你的老百姓得不到账济,老弱的人为辗转要饭而饿死在山沟里;青壮年呢?到处去找生计,跑到四面八方去的有好几千人。你不必追究他们的过失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荒时暴月
反义词
时和年丰
时和岁稔
时和岁丰
出  处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等·《孟子·梁惠王下》
引  证
1.
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2.
凶年饥岁,有告籴者,翁必减价与之。 明·王直·《龛溪刘氏族谱序》
3.
当此凶年饥岁,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 清·李元度·《有子请行彻论》
4.
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饥岁免于死亡,饱食逸居有礼之训。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外书·传闻杂记》
5.
虽遭凶年饥岁,禹汤之水旱,而民无冻饿之色。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一九
6.
凶年饥岁,发廪赈贷,不待劝分。 元·揭傒斯·《揭傒斯全集·文集八·逸士陈君墓志铭》
7.
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