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点击听不刊之论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偏正
基本
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不:非,不是。
刊:削除,修改。
之: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论: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
例  句
1. 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2. 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成语故事
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画界的楷模,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尤其在唐代,这两位画家的作品被视为绘画艺术的典范,许多画家都致力于研究、模仿他们的风格。 但是,当时关于曹仲达和吴道子的绘画具体风格特点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不同的学者和画家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其中,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他们二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他的记述被书画鉴赏家郭若虚所认可。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写道:“况唐室以来,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意思是:自从唐朝以来,有关曹仲达和吴道子的言论没有多少符合事实的,只有张彦远的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成语“不刊之论”便渐渐流传开来,也作“不刊之说”“不易之论”等,其中“不刊”指不能删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该成语被用作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不刊之说
不刊之书
不易之论
出  处
证近代之师承,合当时之体范,况唐室已上,未立曹(仲达)、吴(道子),岂显(仁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南齐·谢赫)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一·论曹、吴体法》
引  证
1.
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
2.
操衡石之权者,苟无至当之归,事枝叶之辞者,谁是不刊之论。 宋·华镇·《谢解启》
3.
“金国有天下,典章法度文物声名在元魏右。”经尝以是为不刊之论。 元·郝经·《删注刑统赋序》
4.
三案者,天下之公议,要典者,魏氏之私书。三案自三案,要典自要典。今为金石不刊之论者,诚未深思。若夫翻即纷嚣,改亦多事,以臣所见,惟有毁之而已。 明·倪元璐·《请毁要典疏》
5.
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 当代·孙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
6.
《乐记》之言曰:“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宋儒之言曰:“私欲净尽,天理流行。”此皆不刊之论也。 近代·周祥骏·《与仁航生书》
7.
文元公有言曰:‘明法身之体者,莫辩于《楞严》;明法身之用者,莫辩于《华严》。’学佛者以为不刊之论。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十四》